您现在的位置: 创业网 > 其它 > 创投创新

合伙创业,如何分配股权?

来源:用户投稿 我要投稿 作者: 时间:2022-01-08 08:39
内容摘要

合伙创业,如何分配股权?

  三人创业,股权分配要根据很多因素!

  不仅要看出资还有根据各个合伙人的优势进行分配。

  正常情况下发起人要有比较大的股权,最好要有明显的股权架构梯次!

  开公司不难,难的是如何分配好股权。

  有想法,有家底,三五好友,一腔热血,今天一顿酒,明天就能去工商局注册一家桃园公司。

  既是好友,那分配股权的时候自然也要效法古人,每个兄弟姐妹都一样多。

  从此以后你是刘总,我是关总,他是张总,大家一起当老板。

  然而创业并不是儿戏,理念不合,有人要退出,股权怎么办?

  意见不统一,谁也不服谁,但权力又一样大,决策怎么办?

  业务扩大,赵总马总人中俊杰愿意加入,没有多余股份分给他们怎么办?

  陶老板看中了桃园公司,想大力投资,他的股份从哪出?

  有钱一起赚的理想和义气是美好的,但现实问题,也是不能忽略的。

  股权究竟该如何分配,才能既不伤和气,又利于公司发展?

  各位且听我道来。

  一、股权的九条生命线

  假如某天刘总被人灌了迷魂汤,要放弃桃园公司本来的生意,全资进军P2P,

  这关张两人当然不能同意了,他俩各有33%股权,直接否决了这个馊主意。

  这时候就体现出股权分配的作用了。

  要是当初刘总一个人占了98%股权,关张分别只有1%,那这事搞不好就真干了。

  因为98%的股权,意味着拥有绝对控制权,能直接变更公司主营项目。

  类似“绝对控制权”这样的“股权生命线”,一共有9条,下面一一介绍。

  67%:绝对控制权。相当于无限大的权力。能直接改写公司章程,甚至合并、拆分公司,诸如变更主营项目这样的重大决策,也能一个人决定;

  51%:相对控制权。虽然不能为所欲为,但也能绝对控制公司,同样拥有巨大的权力。

  34%:安全控制权。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票否决权。举个最坏的例子:当公司开会决议要把你提出公司,你起码能一票否决。关总和张总就是靠这项权力阻止刘总搞P2P的。

  30%: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。这条专门针对上市公司,相当于控制,或者说收购一家公司的界限;

  20%: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;这一条没有法律依据,只是我国学者的一个观点,一般影响不大。我举个例子,比如桃园公司从事农产品生产,公司的刘总如果去另一家农产品公司投资,而且占股超过20%,就会触发这个所谓的“同业竞争”线。

  10%:临时会议权。持股超过这个比例,拥有向公司提出质询、调查,或者起诉、清算、解散公司的权力。 5%: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。这条线的依据是《证券法》,就是说当上市公司的股东持股超过5%,当他发生权益变动的时候,需要公开披露;

  3%:临时提案权。《公司法》102条规定,持股3%的股东,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议案。这样能保证小股东有机会提议,并确保大股东有时间审议、表决。

  1%:代位诉讼权。同样是《公司法》规定,持股1%以上超过180天的股东,可以书面请求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
  这些“生命线”,是科学合理设计股权时候的重要标准。

  不同的角色,需要保证自己维持在某条特定的“线”以上。

  那么,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应该对应哪条线呢?

  下面一部分重点来说。

  二、股权蛋糕如何切?

  1.看出资

  创业初期,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钱,有钱好办事。如果空对空,事情是很难办的,所以,启动资金非常珍贵。

  这种情况下,出资就显得非常重要,打比方,做一个项目,需要500万,我出200万你出100万,那我们的贡献是不一样的。假设我们资源差不多,我出200万的话,可能占40%的股权,同时可能又担任其他的角色。

  2.带头大哥要有比较大的股权

  能够分配给合伙人的股权,除了其他合伙人,剩下的就是带头大哥CEO,他要有比较大的股权,但同时他也要有更多的担当。

  3.看合伙人的优势

  创业过程中,无非就几个资源:资金、专利、创意、技术、运营、个人品牌。一定要充分评估在创业的不同阶段——初创,发展,成熟,出现的变化。

  在创业的不同阶段,不同人的贡献是有变化的,需要综合考量,不能一下子觉得,这个人运营好像挺不错的,就把那15%给他。 等到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发现他的能力也是一般般,想把其到手的肉再重新分配,基本上就非常难了。

  所以在创业初期,不建议把股权分足,应该给股权调整预留空间。比如说,COO本来应该拿15%,CTO是20%的,可以把每个人的股比都先降5%下来,放在股权池里。合伙人之间进行约定,我们还有这些预留,以后会根据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,每个人的不同贡献进行股权的调整。

  这里要讲一下个人品牌,也很重要。打个不太形象的比方,如果雷军是我的合伙人,那基本没问题,有他在没有做不成的事情。可以这样说,个人品牌对有些项目的加分是很大的。

  4.要有明显的股权架构的梯次

  刚才讲到的,带头大哥要拿比较大的股权,比如说按6:3:1、7:2:1这样明显的股权梯次,才能形成贡献度的考量以及掌握控制权、话语权。

  三、股权该如何分配?

  桃园三人考量了一番,一致认为刘总适合当大哥,因为大哥出资最多,商业资源最好,在初期对公司贡献最大;而且人品大家有目共睹,最适合领导大家,所以刘总顺理成章拿到了67%的股权。

  剩下关张二人,一人16.5%,股权就算是分完了。

  乍一看,是满足了股权分配原则,没毛病。

  但没过多久,新的问题又来了:公司干得不错,要融资了,投资人的股权从哪儿出?

  刘总很大气,表示可以从自己的股份里出,但如果投资人买他的股份,就属于“卖老股”,是个人交易了,这钱进不了公司账户,不算融资。

  而且“卖老股”属于刘总个人变现,刘总还要面临一大笔税务。

  这个问题,创业团队在早期首先想到的是,我们来分一下,你多少我多少,你30%我70%,或者是我60%你40%。其实这是不对的,在设计股权架构时,我们得先把别人的切掉,也就是预留一部分股权,最后的才是自己的。

  1.融资预估

  创业项目最终IPO的时候,CEO如果能有10%的股权就不错了。所以在融资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预估,这样大家就不会想着,我辛辛苦苦做的企业,到最后,股权怎么就这么少?

  所以,对于投资人来说,不能不考虑,但也不建议一开始给投资人预留,而是融资进来之后大家共同稀释。

  2.预留股权激励

  现在大家都去创业,招人就非常难。如果你在招人的时候没有跟人家讲,我给你多少的股权或者股权激励,一般他是不会轻易来的。

  3.为吸收新的合伙人预留

  上面讲到,不能为了刻意追求合伙人的结构硬拉一个人来做CTO,如果项目已经开始,但还差一个CTO,或者CFO,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预留股权出来,用来吸收新的合伙人。

  有种做法是放在带头大哥的名下,但我不建议这样做。因为未来融资时股权是要稀释的。

  所以一般来说,预留的部分可以放在股权激励池里,新的人进来之后再分配给他。

  四、股权退出机制如何设计?

  所谓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

  兄弟合伙也是一样。

  如果有一天,桃园公司干到一半,关总被隔壁公司曹总挖走,那关总的股份怎么处理?

  直接收回,关总不会答应:当初大伙一起出钱占股,现在凭啥强行退我的股?

  留着,刘总和张总也不答应:你钱是出了,但现在人走了,不干事不说,以后都是竞争对手,股份还留在这,我俩给你白打工?

  所以我们不难得出:退出机制,也是股权设计当中重要的一步。

  1.创始人发限制性股权

  限制性股权简单来讲,第一它是股权,可以直接办理工商登记;第二它有权利限制,这种权利限制可以四年去兑现;而且中间离职的情况下,公司可以按照一个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回购,这就叫限制性股权。限制性股权的限制就在于,分期兑现,公司可以回购。

  无论融资与否,上市与否,都需要套用限制性股权。比如说,创始合伙人早期只掏了三五万块,拿了20%的股份,干了不到半年,公司做到五千万或者一个亿,谁都不希望看到他仅靠一点贡献就拿走一大笔钱。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拿限制性股权

  2.股权分期兑现

  分期兑现有四种方式:

  第一种是约定4年,每年兑现四分之一;

  第二种是任职满2年兑现50%,三年兑现75%,四年100%。这是为了预防短期投机行为,小米的员工股权激励就是按照这种模式的;

  第三种是逐年增加,第一年10%、第二年20%、第三年30%、第四年40%。也就是干的时间越长的兑现的越多;

  第四种是干满一年兑现四分之一,剩下的在三年之内每个月兑现48分之一。这种以干满一年为兑现前提,后面每到一个月兑现一点,算得比较清。

  这几种模式对团队来讲是不同的导向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。

  3.约定回购机制

  股份约定回购机制的关键是回购价格定多少。

  有些公司一开始约定,如果合伙人离职,双方按照协商的价格回购。所以这里面有几种模式:

  第一种,参照原来购买价格的溢价

  比如说他原来花10万块买了10%的股,如果到了两三倍,那一定得溢价。

  第二种,参照公司净资产

  假如公司干到第三第四年的时候资产已经有一个亿了,这时候要是按照人家原来购买价格的溢价,那么人家干的这几年都白干了。所以对于此类重资产企业,可以参照净资产来定。

  因为回购是一个买断的概念,相当于把对方未来十几年的财富都断掉了,所以从公平合理的角度还得有一点溢价。

  第三种,参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折扣价

  回购为什么要打折呢?基于几个考虑:

  从公平合理的角度出发,资本本来就是投资公司的未来。5千万、1个亿的估值是认为未来公司值这么多钱,但这个估值是可变的,并不代表你离职的时候就是这个价格;

  从公司现金流角度,如果完全按照公司估值,那公司现金流压力很大;

  从公司团队的导向出发,这个导向就是引导大家长期干。这里面用什么价格是以公司的具体模式为依据的。

  第四种,做好预期管理

  退出机制怎么去落地?首先要在理念层面达成共识,之后再谈硬梆梆、冷冰冰的规则。

  理念层面是大家先沟通到同一个层面,比如:

  谈好是基于长期看,还是基于短期投资?

  未来这个公司能不能做成?能走多远?能做多大?确定好主要贡献在于长期全职出力。

  如果股份不回购对长期参与创业的股东是不是一个公平合理的事情?

  总之,所有合伙人要同一套标准,游戏规则值得所有人尊重。只有在理念层次沟通好了,才能够平和理性地去谈具体的规则条款。

  桃园公司的故事不止这些,

  所谓企业经营,总要经历是是非非,分分合合。

  但怎么说呢?防患于未然。

  合伙创业,不要因为没做好股权分配影响了企业经营,公司发展,兄弟感情。

  一起干事不容易。
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
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995315907@qq.com举报,一经
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扫一扫官方微信

Copyright © 2013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端

三五创业网(35cyw.com)所有信息来源于用户投稿

赣ICP备2020010422号-6